
義大利的酒史可溯至四千年前,那時的史前人類把野生葡萄榨成汁,然後自然發酵成酒。古希臘人將殖民範圍拓展到酒鄉Oenotria。義大利中部的伊特拉斯坎人曾攻掠羅馬帝國,居於丘陵地的他們對釀酒術也非常專精,由他們遺留下來的大墓中發現的藝品文物上即可看出這一點。
義大利的釀酒業在十九世紀發展得非常迅速,葡萄酒釀造法與陳年技術有許多改進,使用軟木塞封瓶也使酒類產品得以完好運送至世界各地。像Chianti、Barolo與Marsala等葡萄酒風格在歐洲以及其他地方都已聞名。一個世紀以前,有些義大利酒已經公認是同型酒中最好的:以Nebbiolo及Sangiovese品種釀製的皮埃蒙特及托斯卡納紅酒為主,不過,無論是無氣泡或有氣泡、不甜與甜的白酒也都獲得國際認可。農民更在土產葡萄之外又引進外來品種如Cabernet、Merlot與Pinots。不管是當時或現在,顯然義大利的多樣性氣候與地形都有利於許多種葡萄生長,其他地區如歐洲及北美的消費者都已能夠欣賞這些新的酒型。
之後,在世紀交替之際出現了葡萄蟲等天災,摧毀了歐洲的葡萄園。義大利的農民本來栽培的土生葡萄品種數以千計,此刻被迫減少數量。許多人選擇新研發出比較多產的品種,其中有土產的也有外來的。他們憑著生長季節多日照的優勢致力增加產量,認為重量比重質容易賺錢。在艱困的戰亂與不景氣時期,義大利成為世界主要的低價酒供應地之一,這種酒的盛裝容器通常形狀與大小都很奇怪。這種手法雖然讓有些人賺了錢,對義大利酒的形象卻沒有什麼助益。
數十年來,有責任心的業者一直試圖加強管制,想將重點放在優質產品上。但是直到一九六Ο年代才通過產地管制法,建立新的自重與自信風氣,為義大利酒類的「現代文藝復興」提供了基礎。義大利栽種的葡萄種類是世界最多的,其中包括土產的,也涵蓋了所有所謂的國際品種。官方認可的釀酒葡萄品種數以百計,全國各地也有無數私營釀酒人自己開發的混種葡萄,甚或還有幾種非釀酒用的葡萄。葡萄品種的多樣性使得義大利成為世界上酒類出產範圍最廣的國家。雖然義大利最知名的是陳年高級紅酒,但是現在也開始流行各類型紅酒,包括在收成後幾個月內飲用的新酒。
義大利也是白酒的主要產地,風格包括清爽果香滋味至令人激賞、口感深遂的橡木桶陳年版本。有些地區以氣泡酒出名,不管是淡雅的小氣泡或香檳式的強烈氣泡酒,其製法有的是密封桶內發酵,也有的是古典或傳統瓶裝發酵法。義大利酒如今已居國際上品地位,然而最具鼓勵作用的是義大利的優質酒品不斷致力尋求開拓與改進。義大利現在更加努力配合日趨提高的各價位酒類品質與特色要求。